相信網路上的朋友們都已經探討了很多愛在暹邏的感人之處,很多人都寫得很好很深入,在此我也稍微發表一下令我感動的點,會提到一部份場景和台詞,有看過的朋友參考參考;沒看過的朋友如果不想被雷的話,就等看過了再參考看看吧~~

  在為紅開的派對結束後,莙和蘇妮在洗碗時,莙提到了紅真是個幸福的孩子,有家人為他開派對;但蘇妮卻回她並不完全是如此,因為「她還在的時候,我們也沒為他開過派對。」。此話在後來莙對蘇妮陳述自己的身世時,完全可以相互對照。兩者的狀況似乎都是在自己最愛、最在乎的家人還在的時候,沒能多為他們做些什麼,甚至莙的負氣離家,竟成為一輩子的遺憾。而她們的相遇與互動,竟成為一種相互慰藉、彌補缺憾的方式,看到這裡我的心整個為之震動,也不得不佩服導演與編劇的安排。於是,原本殘破的家,因「假女兒」的出現而成長了,剩下的家人因「愛」緊緊地聚合在一起;而莙自己也因為遭遇了這一家人而成長,重新了解「愛」是什麼,最後搭上往故鄉清邁的巴士。
   
    成長,真的是本片一個很重要的主題。

  另一個讓我感動的成長橋段,就是在謬去瑩家裡問歌詞時,發現了瑩暗戀自己的事實後,問瑩「你的希望是什麼」,瑩回答「就是我們兩個有希望嗎」,而謬回答「瑩,我們是好朋友喔」,此時瑩以帶有無奈的微笑回應。從此乃至於瑩去幫棟要到了小木偶的鼻子,並跟棟說「一切都是為了謬」,以及最後他在謬表演時放開棟的手,都顯示出瑩更成熟的轉變。在瑩看起來,「只要有愛,就有希望」這句話,應該都因為已經無望和謬在一起而毫無意義,但他卻可以用更廣闊的胸襟與更成熟的態度來面對及處理,為了棟及謬而全力付出。於是,瑩自己也成長了。可想而知,即便永遠不可能與棟或謬成為眷屬,卻必定可以成為他們倆一生中超越友情及愛情的好朋友甚至家人。

  以上是我在看過影片與一些朋友的討論後所得的感想,我很少看電影也不懂,所以說的沒有理論基礎,也不周延;不過卻是電影觸動了我很深很深的思考。在打紅與蘇妮那段的時候,回想起其中的情節與對話,竟又讓我鼻酸了。

  成長,有時是人家給的機會;但有時是自己要為自己找機會。所以不管你是同志也好,非同志也罷;甚至是無法接納同志的人,我還是強烈推薦大家把握機會去觀賞這部好片,可以的話,說不定你也能像劇中的角色得到成長的機會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ldio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